首页 资讯 正文

郭强:“90后”新农人

体育正文 130 0

郭强:“90后”新农人

郭强:“90后”新农人

很多人问他:“一个(yígè)大学生为什么选择回农村?” 他的回答是:“我想(xiǎng)在(zài)离土地最近的地方,找到青春真正的‘重量’。” 说这句话的(de)人,正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河西街道(jiēdào)巴音河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强,大学毕业后怀着一腔热血回到家乡的他,扎根基层,着力解决好乡亲们的急难愁(chóu)盼。 从“象牙塔(xiàngyátǎ)”到“黄土地”的蜕变 生长在巴音河西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郭强的童年与青春(qīngchūn)记忆(jìyì)。然而(ránér),每次回村看到村里青壮年流失的景象,他都辗转难眠。 如今,在巴音河西村,村民总能看到奔波在田间(tiánjiān)地头的郭强。作为放弃城市优越条件、毅然返乡带领乡亲致富的“90后(hòu)”大学生,从走出农村到回归农村,郭强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shídài)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这是一场青春与乡村的(de)双向奔赴选择。 初到(chūdào)村里时(shí),面对(miànduì)复杂的工作和方法生疏的困境,郭强也曾迷茫。但乡亲们的一句:“娃娃书记,我们信你!”让他下定决心:“既然来了,就要把根扎进土里!” “什么?你要回村里工作(gōngzuò)?”“我不赞同!”“基层工作繁琐,报酬低……”提到要回村工作时,家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反对(fǎnduì)意见。随后(suíhòu),郭强耐心地劝说家人:“现在的政策特别好,满足条件有晋升空间,而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政府对村级产业发展大力支持,能为(néngwèi)村民带来(dàilái)越来越多的惠民政策。” 巴音(bāyīn)河西村村委会委员胡永忠说:“自从我和郭书记搭班子以来,看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为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也得到(dédào)了大家的认可(rènkě)。” 用知识“新钥匙”打开发展(fāzhǎn)“老问题” “乡村振兴的舞台,容得下青春的每一个梦想。”郭强是这样(zhèyàng)说的,也(yě)是这样做的。 他组织村里温室大棚种植户用短视频推蔬菜和食用菌(shíyòngjūn),打开线上销路;针对不会操作线上认证的老年人,教他们用手机交(jiāo)医保(yībǎo)、查补贴;带头清理村道垃圾,用“垃圾分类积分换生活用品”改变旧习惯…… 他坚信:农村不缺资源,缺的(de)是发现资源的眼睛;村民不缺热情,缺的是点燃热情的火种(huǒzhǒng)。 入村以来,郭强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de)政治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立足(lìzú)本地(běndì)实际,形成“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公司化经营模式,以有偿服务或分红方式(fāngshì)增加集体收入。 “村上(cūnshàng)这几年对我们帮助扶持的很好,河西街道办事处和村上组织我们出去参观学习。”村民(cūnmín)胡生忠(húshēngzhōng)的蔬菜种植近几年(jìnjǐnián)是越来越好,“我们把这一片的村民带动起来就业,村里富余的劳动力也带起来了,现在一年收入比起出去打工都好,我们两口子能挣个十万多元。”郭强和胡生忠一块在地里拔草,边忙活着边聊起他今年(jīnnián)发展计划(jìhuà),并向他分享山东寿光优秀种植经验。 要发展特色产业,走产业带动型路子,就要(jiùyào)挖掘特色农产品,打造 “一村一品”。如今,巴音河西村和建设路社区创建优秀“村社(cūnshè)大党建”活动,助力村级产业发展壮大;在(zài)河西街道“共富样板 幸福河西”的品牌影响(yǐngxiǎng)下,积极利用闲置土地种植高原花卉,为温室大棚采摘做准备(zhǔnbèi)。 让“书生气(shūshēngqì)”变成“泥土气”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这句朴实的(de)话语(huàyǔ),是他的初心誓言。他用青春和智慧带领乡亲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郭强坚持“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fāzhǎn)思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拓展温室大棚上下游产业,不断增强优势产业辐射能力,大力发展以温室大棚种植为主的特色(tèsè)高效(gāoxiào)农业。 “我们鼓励本村大学生学成返乡建设,对接高校资源,引进耐寒奶油黄瓜(huángguā)试验棚,与先进企业积极对接,逐步尝试打造蔬菜种植合作社、蔬菜园区,扩大产业(chǎnyè)可持续发展,让村集体经济(jítǐjīngjì)更加强大起来。” “现在其他(qítā)村子的人都羡慕我们呢(ne)!”谈起村里发展的新变化,村民毛万梅高兴地说:“郭书记给修了温室大棚,温室大棚里(pénglǐ)的新鲜蔬菜,有黄瓜、蘑菇、西红柿等。” “产业增效、农民增收(zēngshōu)”是郭强努力的目标(mùbiāo)。发展(fāzhǎn)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逐步开展蔬菜、水果采摘,提升(tíshēng)第一产业增值;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开发采摘园、农耕体验、休闲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促进资源再开发再利用,带动集体经济增收…… “脚下的(de)泥土越厚,心中的真情越真。”郭强常说,自己不过(bùguò)是万千乡村振兴“新农人”中的普通一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有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青年,将论文写在乡土大地上,用奋斗(fèndòu)绘(huì)就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农村或许没有城市的霓虹,但这里(zhèlǐ)有最真实的万家灯火。从大(dà)学生到村党支部书记(shūjì),郭强用实际行动证明,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他正和乡亲们一起,描绘(miáohuì)着巴音河西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是青春与(yǔ)乡村的“未来之约”,在巴音河西村,他和(hé)乡亲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shēngmíng):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wèi)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wéizhěbìjiū)!
郭强:“90后”新农人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