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电入渝”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沙戈荒”绿电7毫秒到重庆
“疆电入渝”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沙戈荒”绿电7毫秒到重庆
“疆电入渝”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沙戈荒”绿电7毫秒到重庆央视网(yāngshìwǎng)消息:6月10日(rì)上午(shàngwǔ),我国“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疆电外送特高压三通道“疆电入(jiāngdiànrù)渝”工程投产送电,作为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dàxíng)风电、光伏基地电力外送工程之一,工程接入的1420万千瓦电源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chāoguò)70%。远在新疆的电能是如何跨越山河送往重庆的?我们先来连线正在新疆巴里坤县的总台记者苏蒙。
连接新疆 甘肃 陕西 四川(sìchuān) 重庆五个省区市
总台记者(jìzhě)苏蒙:这里就(jiù)是位于新疆东天山脚下的哈密市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这里同时(tóngshí)也是“疆电入渝”工程电力输送的起点,就在刚刚,这条连接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全长2260公里的“电力天路”实现了投产(tóuchǎn)发电。
这条线路开工于2023年8月,到今天(jīntiān)投运实际的工期还不到2年,创下了我国2000公里以上(yǐshàng)特高压输电线路最快开工到投运的纪录,在这里要向每一位建设者致敬(zhìjìng)。
“跨(kuà)雪山 越戈壁” 铁塔“增重”抗住西北风
建设这样一条超过2000公里的(de)输电线路并不容易,首先面对的就是复杂的地形,新疆(xīnjiāng)哈密巴里坤(bālǐkūn)县出发,一级级输电铁塔先后穿越雪山、戈壁,沙漠等复杂地形地貌(dìmào),其中,新疆段冬季施工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给整体施工带来不小难度。
尤其(yóuqí)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输电(shūdiàn)线路建设中途径新疆、甘肃的多个风区,最大瞬间风力甚至达到(dádào)10级。为了降低百米输电铁塔在强风下产生晃动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施工人员对每个风区段风速段进行科学(kēxué)测量,给风力大的区域铁塔增重(zēngzhòng),就像大风天气中体重大的人站的更稳(gèngwěn),重量足够大的“胖子”铁塔也能够在强风区中稳稳站立,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沙戈荒”新能源(xīnnéngyuán)送电量超5成
除了输送距离长、建设难度大外,作为新疆第三条(dìsāntiáo)外送电(sòngdiàn)特高压大通道,投运后,“疆电入渝(yú)”工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新疆巴里坤当地独特的沙漠、戈壁、荒漠的地区的光热(guāngrè)和风力所产生的绿色电能。
巴里坤县所在(suǒzài)的哈密市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而重庆市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哈密面积是重庆的将近2倍大。人口方面,重庆市人口约3200万,哈密市人口不到(búdào)60万。哈密市80%以上土地面积被荒漠(huāngmò)戈壁(gēbì)覆盖,人口稀少的同时却有着得天独厚(détiāndúhòu)的光热和风力资源,目前风光新能源开发量(kāifāliàng)不到5%,所以有了像“疆电入渝”这样的超级输电工程,当地风、光资源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减碳效果(xiàoguǒ)约等于种树9亿棵
目前,预计每年通过疆电入(jiāngdiànrù)渝工程新疆可以向重庆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按(àn)清洁能源占比不低于50%计算,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如果把(bǎ)这组数字(shùzì)再进行一个通俗易懂的表达那就是(jiùshì),按每棵树(shù)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计算,相当于种植9亿棵树的减碳量,所以说,“疆电入渝”工程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输送通道。
探访西南首座(shǒuzuò)特高压受端换流站
“疆电入渝”工程投产后,来自新疆的电仅需(xū)7毫秒就可送达重庆,大幅(dàfú)提升我国清洁能源的跨区域消纳能力。
记者陈杨在“疆电入渝”的终点——重庆市(chóngqìngshì)±800千伏(qiānfú)特高压渝北换流站为我们介绍重庆的情况。
2260公里(gōnglǐ)外电能7毫秒到达重庆
总台(zǒngtái)记者陈杨:“疆电入渝”特高压(tègāoyā)工程位于重庆的渝北换流站。来自广袤新疆的风电、光电通过7毫秒的传输到达重庆后,将在这里进行直流换交流,再送到(sòngdào)重庆的千家万户。
整个工程起于新疆(xīnjiāng)哈密市,途经甘肃(gānsù)、陕西、四川,沿途翻越天山、穿越河西走廊、飞跃黄河、跨过秦岭,经过2260公里的“长途跋涉”,最终来到这里。这也(yě)是我国西南地区(xīnándìqū)首座特高压接受端换流站。
整个渝北换流站规模很大,占地面积达到(dádào)27公顷,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zúqiúchǎng)的大小。在成为(chéngwéi)换流站之前,这里是“六梁七沟一河道”,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当地建设者运用200多台机械,开山拓土填河(tiánhé),工程整体挖填方量(liàng)约等于30多个“水立方”工程,也算是当代的“愚公移山”了。
来自新疆的(de)(de)电到达这里后首先要经过(jīngguò)平波和滤波装置,通俗地说就是把长途运输的电再过滤一道,让它更纯净更稳定,然后再进行直流换交流。平常家里用的都是交流电(jiāoliúdiàn),但交流传输损耗较大,于是先通过特高压直流技术将远在(zài)新疆的电传过来,再在换电站让它变成企业和家庭都可以使用的交流电,再经过城市电网,相当于电又转一下公交。而直流换交流的核心部件换流阀就藏在这个像(xiàng)绿盒子的建筑里,它也是整个(zhěnggè)换流站的“心脏”。换流阀单个高10米、长宽4米,重量超过20吨(dūn),“悬挂”在阀厅的顶部(dǐngbù),每个由近百个模块组成,这样的换流阀,整个渝北换流站共有24个,均为我国自主生产。
此外(cǐwài),为了实时监测“心脏”内部的运行状态,阀厅内还布置了红外测温系统(xìtǒng),28个轨道摄像头来回移动,对核心设备进行测温,确保设备状态正常。9个鹰眼摄像头和885个高清摄像头组成的智能联合巡检(xúnjiǎn)“战队”,还能自动识别设备油温(yóuwēn)过高(guògāo)、表盘污损等异常情况,并进行快速自动化处置。
新疆(xīnjiāng)是我国(wǒguó)能源重要基地,重庆又是我国重要的(de)(de)工业基地。疆电入(jiāngdiànrù)渝工程就很好(hǎo)地发挥了两地优势,新疆的清洁能源可以稳定(wěndìng)送出,而重庆每年又可以获得超360亿千瓦时电能来扩大生产。360亿千瓦时相当于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而每年输送到重庆的清洁电量相当于以前9座百万千瓦(bǎiwànqiānwǎ)级火电厂发的电,极大改善了重庆的能源结构。“疆电入渝”工程就像一条纽带连接新疆与重庆,新疆“输电致富”,重庆“用电强产”,西部大开发的“蛋糕”也将在一个又一个像“疆电入渝”这样的大国工程支撑下,越做越大。
新闻链接(liànjiē):为什么新疆送出的是直流电?
播放视频(shìpín) 画中画
刚刚我们的记者在直播中也介绍(jièshào)了,疆电入渝(yú)后,在换流站把(bǎ)从新疆送来的直流电转换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交流电,这样可以减少电力传输损耗。我们再了解一下疆电入渝的过程。
新疆的(de)风与光,穿越2260公里,化作点亮城市的一束光。但它没有沿着我们熟悉的交流电网前行,而是(shì)踏上了一条特高压(tègāoyā)直流的专线。为什么(wèishénme)远距离送电要用直流?答案背后,是一场关于距离、损耗与效率的精密较量。
交流输电系统就像城市内的(de)快递(kuàidì)网络,电能如同货物,需要多次分拣、转运(zhuǎnyùn),通过多节点灵活调配,满足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适合500公里内的区域电力输送。
而特高压直流输电,则像从(cóng)新疆直达重庆(chóngqìng)的货运专列——这辆±800千伏的“电力专车”,中途不停靠、不中转、不卸货(xièhuò),一路穿越戈壁与山川,直达城市心脏。能最大限度减少(jiǎnshǎo)长途运输中的损耗,特别适合超远距离输电。正因如此,从新疆到重庆,2260公里的超长输电线路,才选择了(le)特高压直流这辆“电力专车”。
当“电力(diànlì)专车”抵达城市(chéngshì),换流站这个“超级分拣中心”将整车的(de)直流电“拆包”,精准转换为交流电,再通过城市电网的“配送网络”,送入千家万户。
特高压(tègāoyā)直流解决的是远距离高效输送,交流电则负责(fùzé)终端的灵活分配。一远一近,各尽其能,才让这束光跨越山河(shānhé),走得更远,输得更稳,送得更准。
央视网(yāngshìwǎng)消息:6月10日(rì)上午(shàngwǔ),我国“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疆电外送特高压三通道“疆电入(jiāngdiànrù)渝”工程投产送电,作为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dàxíng)风电、光伏基地电力外送工程之一,工程接入的1420万千瓦电源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chāoguò)70%。远在新疆的电能是如何跨越山河送往重庆的?我们先来连线正在新疆巴里坤县的总台记者苏蒙。
连接新疆 甘肃 陕西 四川(sìchuān) 重庆五个省区市
总台记者(jìzhě)苏蒙:这里就(jiù)是位于新疆东天山脚下的哈密市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这里同时(tóngshí)也是“疆电入渝”工程电力输送的起点,就在刚刚,这条连接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全长2260公里的“电力天路”实现了投产(tóuchǎn)发电。
这条线路开工于2023年8月,到今天(jīntiān)投运实际的工期还不到2年,创下了我国2000公里以上(yǐshàng)特高压输电线路最快开工到投运的纪录,在这里要向每一位建设者致敬(zhìjìng)。
“跨(kuà)雪山 越戈壁” 铁塔“增重”抗住西北风
建设这样一条超过2000公里的(de)输电线路并不容易,首先面对的就是复杂的地形,新疆(xīnjiāng)哈密巴里坤(bālǐkūn)县出发,一级级输电铁塔先后穿越雪山、戈壁,沙漠等复杂地形地貌(dìmào),其中,新疆段冬季施工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给整体施工带来不小难度。
尤其(yóuqí)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输电(shūdiàn)线路建设中途径新疆、甘肃的多个风区,最大瞬间风力甚至达到(dádào)10级。为了降低百米输电铁塔在强风下产生晃动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施工人员对每个风区段风速段进行科学(kēxué)测量,给风力大的区域铁塔增重(zēngzhòng),就像大风天气中体重大的人站的更稳(gèngwěn),重量足够大的“胖子”铁塔也能够在强风区中稳稳站立,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沙戈荒”新能源(xīnnéngyuán)送电量超5成
除了输送距离长、建设难度大外,作为新疆第三条(dìsāntiáo)外送电(sòngdiàn)特高压大通道,投运后,“疆电入渝(yú)”工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新疆巴里坤当地独特的沙漠、戈壁、荒漠的地区的光热(guāngrè)和风力所产生的绿色电能。
巴里坤县所在(suǒzài)的哈密市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而重庆市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哈密面积是重庆的将近2倍大。人口方面,重庆市人口约3200万,哈密市人口不到(búdào)60万。哈密市80%以上土地面积被荒漠(huāngmò)戈壁(gēbì)覆盖,人口稀少的同时却有着得天独厚(détiāndúhòu)的光热和风力资源,目前风光新能源开发量(kāifāliàng)不到5%,所以有了像“疆电入渝”这样的超级输电工程,当地风、光资源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减碳效果(xiàoguǒ)约等于种树9亿棵
目前,预计每年通过疆电入(jiāngdiànrù)渝工程新疆可以向重庆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按(àn)清洁能源占比不低于50%计算,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如果把(bǎ)这组数字(shùzì)再进行一个通俗易懂的表达那就是(jiùshì),按每棵树(shù)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计算,相当于种植9亿棵树的减碳量,所以说,“疆电入渝”工程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输送通道。
探访西南首座(shǒuzuò)特高压受端换流站
“疆电入渝”工程投产后,来自新疆的电仅需(xū)7毫秒就可送达重庆,大幅(dàfú)提升我国清洁能源的跨区域消纳能力。
记者陈杨在“疆电入渝”的终点——重庆市(chóngqìngshì)±800千伏(qiānfú)特高压渝北换流站为我们介绍重庆的情况。
2260公里(gōnglǐ)外电能7毫秒到达重庆
总台(zǒngtái)记者陈杨:“疆电入渝”特高压(tègāoyā)工程位于重庆的渝北换流站。来自广袤新疆的风电、光电通过7毫秒的传输到达重庆后,将在这里进行直流换交流,再送到(sòngdào)重庆的千家万户。
整个工程起于新疆(xīnjiāng)哈密市,途经甘肃(gānsù)、陕西、四川,沿途翻越天山、穿越河西走廊、飞跃黄河、跨过秦岭,经过2260公里的“长途跋涉”,最终来到这里。这也(yě)是我国西南地区(xīnándìqū)首座特高压接受端换流站。
整个渝北换流站规模很大,占地面积达到(dádào)27公顷,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zúqiúchǎng)的大小。在成为(chéngwéi)换流站之前,这里是“六梁七沟一河道”,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当地建设者运用200多台机械,开山拓土填河(tiánhé),工程整体挖填方量(liàng)约等于30多个“水立方”工程,也算是当代的“愚公移山”了。
来自新疆的(de)(de)电到达这里后首先要经过(jīngguò)平波和滤波装置,通俗地说就是把长途运输的电再过滤一道,让它更纯净更稳定,然后再进行直流换交流。平常家里用的都是交流电(jiāoliúdiàn),但交流传输损耗较大,于是先通过特高压直流技术将远在(zài)新疆的电传过来,再在换电站让它变成企业和家庭都可以使用的交流电,再经过城市电网,相当于电又转一下公交。而直流换交流的核心部件换流阀就藏在这个像(xiàng)绿盒子的建筑里,它也是整个(zhěnggè)换流站的“心脏”。换流阀单个高10米、长宽4米,重量超过20吨(dūn),“悬挂”在阀厅的顶部(dǐngbù),每个由近百个模块组成,这样的换流阀,整个渝北换流站共有24个,均为我国自主生产。
此外(cǐwài),为了实时监测“心脏”内部的运行状态,阀厅内还布置了红外测温系统(xìtǒng),28个轨道摄像头来回移动,对核心设备进行测温,确保设备状态正常。9个鹰眼摄像头和885个高清摄像头组成的智能联合巡检(xúnjiǎn)“战队”,还能自动识别设备油温(yóuwēn)过高(guògāo)、表盘污损等异常情况,并进行快速自动化处置。
新疆(xīnjiāng)是我国(wǒguó)能源重要基地,重庆又是我国重要的(de)(de)工业基地。疆电入(jiāngdiànrù)渝工程就很好(hǎo)地发挥了两地优势,新疆的清洁能源可以稳定(wěndìng)送出,而重庆每年又可以获得超360亿千瓦时电能来扩大生产。360亿千瓦时相当于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而每年输送到重庆的清洁电量相当于以前9座百万千瓦(bǎiwànqiānwǎ)级火电厂发的电,极大改善了重庆的能源结构。“疆电入渝”工程就像一条纽带连接新疆与重庆,新疆“输电致富”,重庆“用电强产”,西部大开发的“蛋糕”也将在一个又一个像“疆电入渝”这样的大国工程支撑下,越做越大。
新闻链接(liànjiē):为什么新疆送出的是直流电?
播放视频(shìpín) 画中画
刚刚我们的记者在直播中也介绍(jièshào)了,疆电入渝(yú)后,在换流站把(bǎ)从新疆送来的直流电转换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交流电,这样可以减少电力传输损耗。我们再了解一下疆电入渝的过程。
新疆的(de)风与光,穿越2260公里,化作点亮城市的一束光。但它没有沿着我们熟悉的交流电网前行,而是(shì)踏上了一条特高压(tègāoyā)直流的专线。为什么(wèishénme)远距离送电要用直流?答案背后,是一场关于距离、损耗与效率的精密较量。
交流输电系统就像城市内的(de)快递(kuàidì)网络,电能如同货物,需要多次分拣、转运(zhuǎnyùn),通过多节点灵活调配,满足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适合500公里内的区域电力输送。
而特高压直流输电,则像从(cóng)新疆直达重庆(chóngqìng)的货运专列——这辆±800千伏的“电力专车”,中途不停靠、不中转、不卸货(xièhuò),一路穿越戈壁与山川,直达城市心脏。能最大限度减少(jiǎnshǎo)长途运输中的损耗,特别适合超远距离输电。正因如此,从新疆到重庆,2260公里的超长输电线路,才选择了(le)特高压直流这辆“电力专车”。
当“电力(diànlì)专车”抵达城市(chéngshì),换流站这个“超级分拣中心”将整车的(de)直流电“拆包”,精准转换为交流电,再通过城市电网的“配送网络”,送入千家万户。
特高压(tègāoyā)直流解决的是远距离高效输送,交流电则负责(fùzé)终端的灵活分配。一远一近,各尽其能,才让这束光跨越山河(shānhé),走得更远,输得更稳,送得更准。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